联盟军的防线布置需要兼顾资源分配、兵种协同与地形利用。防线核心在于建立多层防御体系,优先升级城墙和瞭望塔等基础设施,确保基础防御能力。同时需合理分配资源,避免过度投入单一防线导致其他区域薄弱。狙击塔等远程防御设施应覆盖关键路径,形成交叉火力网,对敌方地面单位形成压制。防御建筑布局需考虑敌方可能的进攻路线,重点防守资源密集区和战略要道。
前排应以高防御单位如重装步兵或机甲为主,用于吸收伤害和阻挡敌方推进;中后排配置远程输出单位如弓箭手或火枪手,负责持续消耗敌方兵力。针对空中单位,需分散布置防空设施如箭猪或防空塔,避免集中放置被范围技能摧毁。特殊兵种如波塞冬战舰在海军防线中具备超远射程和防空能力,但建造过程需隐蔽,防止被敌方侦查后针对性突破。
山地、河流等天然屏障可缩小敌方进攻面,在此类区域布置主力防御设施能事半功倍。平原地区则需依靠人工障碍如壕沟或陷阱延缓敌方推进速度,为防御部队争取反击时间。天气系统可能影响单位视野和移动速度,需提前调整防御重心。例如雾天可加强近战单位部署,雨天则需防范敌方利用移动优势进行迂回偷袭。
通过侦查获取敌方兵力构成和进攻意图,针对性调整防御策略。若发现敌方集中重型攻城器械,需增加狙击塔数量;若敌方偏好空中突袭,则需强化防空网络。联盟内部应建立实时通讯机制,确保成员能快速响应防线漏洞。后期可借助美洲豹等高性能单位进行机动防御,但其高资源消耗要求联盟提前储备充足经济支撑。
最终防线需平衡长期规划与灵活应变。既要有全局性的资源生产和防御科技升级计划,也要保留应对突发战的预备队。联盟成员职责需明确分工,例如专人负责资源调度、防御建造或情报分析。防线并非一成不变,需根据战局演变和盟友反馈持续优化,才能形成真正难以攻破的钢铁壁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