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世界中建造并生成20个村庄需要结合手动规划与指令辅助,同时兼顾资源管理、布局设计和村民繁衍机制。
村庄由房屋、工作站和床构成,村民数量与有效床位数直接相关。每个村庄至少需要1名村民和1张床,但实际建造中建议每村配置3-5名村民以确保繁殖效率。使用指令/locatevillage可定位现有村庄坐标,而/newvillage等自定义指令可生成新村庄框架。关键点在于预先规划20个村庄的间隔距离,建议每个村庄中心点间隔至少100格,避免系统判定为同一村庄导致铁傀儡生成异常。
资源筹备是规模化建造的核心。单个基础村庄需消耗约200-300个木材(橡木或云杉)、50个玻璃、20个铁锭(用于门和工具)及10组食物(面包或胡萝卜)。批量建造时可采用自动化农场收集作物,配合/summon指令直接生成村民。Java版1.14后村民职业绑定工作站,每个职业方块(如锻造台、制图台)需对应放置,否则村民将转为失业状态。建议在创造模式下预先用结构方块保存标准房屋模板,通过/struct命令快速部署。
20个村庄意味着更大的怪物刷新风险,每个村庄外围应设置3格高围墙,转角处放置照明方块(如火把或海晶灯)保持亮度等级大于7。对于生存模式,可利用水流陷阱或雪傀儡巡逻队;创造模式则推荐直接使用/gamerule mobGriefing false禁用怪物破坏。村民安全方面,需确保所有床位和工作站位于封闭空间,门采用铁门并配合压力板触发,避免僵尸破门而入。
交易大厅应集中放置牧师、武器商等高价值职业,便于批量交易获取绿宝石。每5个村庄可设置1个中心枢纽,用铁路或冰道连接,配合动力矿车实现快速移动。繁殖环节需保证每对村民拥有12个面包或36个胡萝卜的库存,使用/summon villager ~ ~ ~ {Offers:{}}指令可自定义交易内容。定期用/data命令检查村民职业及库存状态,及时补充短缺资源。